何謂人工智慧?

所謂人工智慧,就是電腦、機器、程式、原始程式碼透過模擬人類心智來解決問題及決策的能力,這樣的能力主要有兩種作法:模擬人類或模擬理性。

人工智慧

人工智慧概念最早的定義可追溯至 1950 年 Alan Turing (艾倫‧圖靈) 所寫的一篇論文:「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」(運算機器與智慧)。而這篇論文,也衍生出後來所謂的「Turing Test」(圖靈測試),Turing 本人最早稱之為「模仿遊戲」(Imitation Game)。該測試用來判斷一台電腦是否能像人類一樣思考。如果單就人類目前已知的概念來看,那可以說人工智慧這概念最早可追溯至 1939 年的《綠野仙蹤》(Wizard of Oz) 童話故事中的鐵樵夫。

從 Turing 的概念到真正的實現,不僅過去,就連未來也仍是一項挑戰。在 Turing 的時代,這問題的關鍵在於機器儲存或記憶其決策的能力。它可以運算,但卻無法儲存運算結果,而這卻是實現人工智慧,讓電腦像人類一樣思考的基本條件。

過了很久之後,Stuart Russell 和 Peter Norvig 終於在 1995 年出版了一本名為《Artificial Intelligence: A Modern Approach》(人工智慧:現代方法) 的書,而且這本書至今 (2020 年) 已出到第 4 版。Russell 與 Norvig 在書中針對人工智慧一詞做了許多的釐清。由於各種眾說紛紜,因此他們將 AI 細分成是邏輯或理性,以及思考和行動等層面來探討。

  • 第一種人工智慧是讓電腦變得像人類一樣:
    • 讓系統像人類一樣思考。
    • 讓系統像人類一樣行動。
  • 第二種人工智慧是讓電腦具備理性:
    • 讓系統可以理性思考。
    • 讓系統可以理性行動。

模擬人類

第一種人工智慧的定義是系統要能像人類一樣思考。如果一個系統可以像人類一樣學習和解決問題,那麼就可歸為這一類。Haugeland 在 1985 將這種系統定義程「擁有心智的機器」。Hellman 在 1978 年認為這一類就是將「我們所謂的人類思考活動」自動化。

第二種人工智慧系統是可以像人類一樣行動,這類系統符合了 Turing Test 的要求。如果一套系統可以像人類一樣行動、成功地用英語溝通、了解別人所說的話,然後做出回應、演進,並得出新的結論,那它就可歸於這一類。Kurzweil 將此類系統定義成「能夠執行需要人類般智慧才能執行的功能」。

模擬理性

第二種人工智慧系統的定義是衡量它們是否具備理性,這樣的定義基本上就是不以人類為評判標準,因為人類有時根本不理性。跟據此定義,人工智慧同樣也分成兩種:一種是可以理性思考,另一種是可以理性行動。

Charniak 和 McDermott 在 1985 年將可理性思考的系統描述為「透過運算模型來實現心智能力」。這套方法被稱為「思考法則」(laws of thought)。

亞里斯多德 (Aristotle) 是第一個解釋何謂「正確思考」(right-thinking) 的人,亦稱為「無可反駁的推理過程」。Russell 和 Norvig 所舉的例子是「蘇格拉底是個人,凡人都會死,所以蘇格拉底也會死」。

另外一種是讓系統可以理性行動,展現出 Turning Test 所要求的能力。Poole 認為要創造能理性行動的 AI 系統需要所謂的運算智慧,根據其說法,「運算智慧是一門如何設計智慧型代理人的研究」。

弱 AI

還有一種 AI 系統的分類方式是依據強弱來分。所謂的「弱 AI」(Weak AI) 較適當的說法應該是「狹隘人工智慧」(Narrow AI) 或「人工狹隘智慧」(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)。這類 AI 只專精於某些工作,例如 Apple 的 Siri、Amazon 的 Alexa,或是 Google 的自駕車。

強 AI

強 AI 可分成兩類:人工通用智慧 (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,簡稱 AGI) 以及人工超級智慧 (Artificial Super Intelligence,簡稱 ASI)。AGI 是一種具備自我意識的系統,它可解決問題,甚至規劃未來。ASI 則是一套超越人類能力的系統,ASI 的範例除了電影情節之外,至今還不存在。《2001: A Space Odyssey》(2001 太空漫遊) 當中有一部名為 HAL 的電腦。如果您還記得這部電影的話,那您就大概就知道人工超級智慧是什麼樣子。